OPEN REHEARSAL OPEN REHEARSAL
請輸入關鍵字並按Enter,或按Esc跳出搜尋
  • CH
    • Chinese
    • English
  • 關於作品
  • 創作面向
  • 作品結構
  • 創作者
從靜態到動態

哥雅繪畫的啟發

戰爭災難下的各種體態

哥雅 戰爭的災難
Facebook Twitter

哥雅繪畫的政治力

《群眾》的創作過程參考了西班牙浪漫主義派畫家哥雅的一系列畫作,除了《腳伕》之外,還有他最知名的版畫系列《戰爭的災難》(Los Desastres de la Guerra)。哥雅從擅長巴洛克畫風的宮廷畫家,轉變為「現代繪畫先鋒」。他開創出一種融合寫實風格和寓意色彩的「闇黑繪畫」(Black Paintings),啟發了後世許多表現主義創作者。哥雅的作品忠實地呈現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西班牙社會的時局動盪,尤其是描繪梅奧起義[1]的《馬德里 1808 年5月2日》(El dos de mayo de 1808 en Madrid)、《馬德里 1808 年5月3日》(El tres de mayo de 1808 en Madrid)、和《戰爭的災難》。

梅奧起義隔天,法國士兵槍決被俘虜的西班牙異議人士。El tres de mayo de 1808 en Madrid,1814,馬德里,普拉多博物館

 

為何選擇《戰爭的災難》?

《戰爭的災難》是哥雅1810至1815年間呈現出半島戰爭如何肆虐西班牙領土,造成民不聊生的慘況。整部作品共計82幅圖片,前47張描繪出生靈塗炭的烽火煉獄。無論是法國軍隊或抗爭者、保皇黨或改革派、貴族或平民…,無人倖免於這場烽火煉獄,每個人在腥風血雨的混亂情勢之下都變成喪盡天良的暴徒。

No.34《只為一把刀》Por Una Navaja,1810-1815,馬德里,普拉多博物館

像是No. 34 《只為一把刀》,它描繪了1808年拿破崙的兄長─約瑟夫.波拿巴(José I Bonaparte)─在西班牙稱帝,隨即他以制止暴亂為名,逮捕了所有持有危險武器的馬德里市民,並且將他們處死。每位罪犯脖子上都吊著他們被沒收的刀械,身上貼著他們被逮捕過程的罪狀。在《戰爭的災難》中,哥雅曾數次描繪這樣行刑的過程。然而,《只為一把刀》中,他突顯了死刑犯張大嘴巴的痛苦神情,以及周圍民眾既恐懼又厭惡的情緒,充分表現出當時社會民怨沸騰的氛圍。

《戰爭的災難》合輯中間的17張圖(n°48- n°64)則聚焦於內戰圍城造成的飢荒。不同於之前怵目驚心的場景,哥雅透過虛弱無力的體態表現出生死邊緣的哀慟氛圍。例如:No. 64 《開往墓地的馬車》。畫中,兩名男子遭一位過世的年輕女子抬上馬車,一人單膝跪下扶著她的肩膀,另一人則抓住她的腳踝。後面還有兩人彎下腰,從低漥處拖出另一具屍體。這幾名男人賣力的身體與女子癱軟的姿態形成對比。在包裹的布條中,女子露出了赤裸的手臂與腿部,身上沒有一點痕跡,彷彿才剛剛往生。1811年8月,法軍、西班牙游擊隊摧毀運送食物至馬德里的管道,造成長達一整年的飢荒,死亡人數接近2萬人。《開往墓地的馬車》就在描繪每日運送屍體的四輪馬車,也為《戰爭的災難》第二部分描繪烽火之中民不聊生的情境畫下句點。

《開往墓地的馬車》(Carretadas al cementerio) ,1810-1815,馬德里,普拉多博物館

最後18張圖(n°65- n°82),哥雅一步步展示宗教的崩毀和怪誕的民間景象,他甚至運用人獸合一的意象,引述整體社會的沉淪與墮落。

這82張圖畫不僅充滿了殘酷的社會寫實性,也蘊含著豐富的想像力。它們不僅是《群眾》的動作發展基礎,也是表演狀態的關鍵參考依據。世偉與孝慈如何把這些平面的畫面轉變成連續的動作?

Image Lightbox
Image Lightbox
Image Lightbox

[1] 梅奧起義(Levantamiento del 2 de mayo)指的是1808年5月2日,支持皇權的西班牙市民起身反抗佔領馬德里的法國共和軍,同時也會之後長達7年的「半島戰爭」揭開序幕。

Previous意識覺醒前
next抗爭現場的烽煙
OPEN REHEARSAL

打開藝術家的排練室

《群眾》創作歷程紀錄
masses.tw@gmail.com

Open Rehearsal網站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超疫計畫專案補助

Copyright @ Dynamo Management